学校主页  |  新闻网

西工校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美西工 -> 西工校报 -> 正文

[2008012·文化] 贾平凹:快乐写作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08-12-30

专访我校文学与传播系主任、贾平凹研究专家邰科祥

    11月10日,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莅临我校讲学,中文系的老师同学和其他专业的文学爱好者有幸在未央校区学术报告厅和他进行了面对面近距离的交流,慕名而来的学生挤满了报告厅。人文学院一名大二的同学告诉记者:“我有同学也是学汉语言的,我和她说了贾平凹来我们学校,她羡慕不已,遗憾我没有早点告诉她,不然她就赶过来了。”电信学院大三的一名同学表示:“虽然对于讲学内容中一些专业术语不能透彻理解,但能见到大作家真的是很兴奋。”

    此次讲学在同学们中产生了较大反响。为此,本报记者于近日采访了参与策划此次活动的人文学院文学与传播系主任、贾平凹研究专家邰科祥老师。

   记者在贾平凹先生刚刚获得茅盾文学奖之际,学校就有幸邀请到他来校作研讨交流,人文学院一定做出很多努力吧,能否向我们谈谈具体的准备过程?

   邰科祥:这次活动我们准备得比较早,从今年7月份我和冯希哲院长就策划,如果贾平凹的《秦腔》获得茅盾文学奖,我们学校就率先为他举办一次庆贺活动,但在当时这个活动能否兑现显然是一个未知数,谁也不敢保证《秦腔》百分之百能够获奖,但是我们对他的期望值的确很高,至少在95%以上。为此,我们一直密切关注着评奖的事宜,当我们最早通过初评委李国平先生知道《秦腔》入围的消息后,把握已经有了八成,但仍然很担心,因为只要有几个不看好《秦腔》的评委,这个结果就不敢保证。所以,在最后的消息公布以前我们一直处于忐忑不安之中。《秦腔》终于获奖了,我们替贾先生欣慰,但更高兴的是我们的活动可以如期举行。因为是我们最早萌生这个动议并征得贾先生的默许。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学校书记、校长等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我们代表学校通过情感联谊和贾先生一直联系着。在正式公布获奖后,我和在北京学习的冯院长通过短信,网络一直沟通,最后活动如期顺利举办了。贾平凹他本人不善于说话,但是那天的场面他显然很高兴,他谈到的问题有些是我采访过他的,但他也发挥了很多,讲得很成功。

   记者对于这样一次难得的学术活动,学校和学院一定怀有很多期待吧,您认为这次活动成功举办的意义何在?

   邰科祥:贾先生获奖以后的首次高校之行就是我们学校,这是莫大的荣幸。全国高校请他讲学的很多,陕西高校就有很多的,还有国外的一些学校。而且贾先生确实社会公务繁忙。这次他在百忙中亲临我校讲学,许多媒体进行了报道,对我们中文学科的发展推动是勿需质疑的,对提高我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学校作为以工科为主,文理为支撑的多科性综合大学,理工科已经有了一定的力量积蓄,但是文科有更大的潜力,能为学校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带动理工科,这是相互性的。更重要的是,这次讲学直接受益的是广大师生。贾先生以作家的思维方式,理论化的语言讲解,形象,准确,丰满,能使人产生很多联想,真正理解了会收获很大。这样生动饱满,异彩纷呈的文学讲座在平时是花再大的价钱都难以实现的,我们真为西安工业大学学生感到庆幸!一个人一辈子中是没有多少次机会亲耳聆听一些大师级的作家和名人发表演讲的。

   记者学校独出心意选择玉书作为礼物送给贾平凹,引来台下一片欢呼惊叹声。为什么会想到赠送玉书呢?以此作为礼物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邰科祥:其实,一开始,我想到搜集全国著名评论家对《秦腔》的论语,只需一句话,让他们亲笔书写,然后用传真发过来,我们再制作成一个精美的贺卡。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这个想法难以实现。后来,我想到给贾先生制作一个特大号的毛笔,隐喻“如椽大笔”的意思,但又记得这已经有人做过了,20世纪四十年代,重庆的文人为郭沫若举办50大寿的时候就曾经送过这样一支笔,前几年也有人对贾平凹仿效过这个礼品。所以,这个方案作罢,不过它却启发我想到了一个相似的创意,为何不送他一本书,一本石制的书?这既能象征我们对《秦腔》的厚重感的寓意也能表达我们对优秀作品永远会长存于世的认同。于是,在取得校办张志昌主任的同意之后,我即从网上搜寻能够做这种礼品的厂家,无意中找到一家墨玉香的玉石加工厂,一说,老板马上答应了。不过,开始为了赶时间,我把这本书设计成很简单的形状,找一块像砖头一样厚的方石头,哪怕青石也行,在上面刻上“秦腔”两个字,以及赠送单位的名称和日期。但与老板一商量,做成翻开的书形更有动感,这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可是把书名刻在哪里呢?刻在封皮,字就在背面,不便看;刻在正面,于书的正文形状有冲突,最后折中了一下,一面刻书名,另一面刻正文,这样就可以把书名理解为一张扉页。按照这个方案作出来后,还比较理想,领导看后也都满意,特别是赠给贾平凹先生后,他赞不绝口,认为这个创意实在新颖。

 

   记者我们知道贾平凹是高产作家,几十年一直保持着强烈充沛的创作热情,您是研究贾平凹的,对他一定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可否向我们谈谈,您认为是什么因素让他这么成功,或者说他的人格魅力是什么?

   邰科祥:他的成功是理所当然的。产量多,手之快,两年一部长篇,如果在古代,肯定会被今人认为是抄袭,是不(笑)?而且他的作品质量都很高。他是伴随着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步伐一步不落地进,是一棵文坛“常青树”。他每出一部长篇下一部就要改变写法,在艺术上不断探索文学更好地表达生活的思维方式。这次,贾先生获得茅盾文学奖是他多年来持续写作,日益探索的必然结果。茅盾文学奖现已经从一个长篇小说奖逐渐演变为对中国作家的认可认同。他获奖了很自然。他自己也说如果能获奖,那是“既感到意外,也不感到意外”。我认为这有两层意思,首先是他很自信,再就是如果不获奖也是能理解的。

 

   记者网上有说贾老师的创作是很辛苦的,一个人带着饺子,面条去写作的地方,甚至一段时间不和外界联系。在您看来是这样吗?

   邰科祥:不能把他的创作简单理解为苦。他是以创作为乐的。有人曾经说过,惩罚贾平凹的方式就是让他不要再写作了。他的创作确实是苦,但是创作的快乐把苦冲淡了。山西的作家韩石山说贾平凹不属于“苦吟派”。他在陕西作家中是“异数”,他是快乐写作。而且他写作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达到了一种境界。他自己经常说:“写,不艰难,不痛苦,我只擅长写作,热爱写作,以写作为乐。”

 

   记者:《秦腔》从提名到获奖,网络点击率一直很高,这次贾老师又亲临我们学校讲学,校园里掀起小小的“秦热”,“贾平凹热”,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对于同学们阅读您有什么建议?

   邰科祥:大家阅读受到舆论的影响很正常,舆论导向、引导也很重要。一部作品在获奖后引起大家的关注也很自然。同学们选读作品应该跟着主流媒体,著名评论家走,他们有鉴别力。当然还是要广泛涉猎,多读,就如贾先生那天在报告会上讲的“好书没有固定标准”。跟着主流媒体,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去广泛阅读他的所有作品。不要读那些经商业炒作的所谓“畅销书”。                  

版权所有:西安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陕ICP备15000397号-4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学府中路2号 电话:029-86173056  邮编:710021

部门邮箱:xatuxcb@xatu.edu.cn

投稿邮箱:xcbtg@xatu.edu.cn(新闻网) 官网投稿邮箱:xcbtg@xatu.edu.cn(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