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近日,由省委宣传部主管的《中心组学习》杂志刊发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署名文章《汲取理论营养 展现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宣传推介我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做法和成效。
全文如下:
汲取理论营养,展现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
西安工业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在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以及怎样实现等根本问题,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立德树人工作起着方向性、稳定性、持续性作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抓住时代机遇,取得更大发展,高等教育战线应深刻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并自觉贯彻落实到立德树人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奋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贡献。
一、真学真懂感悟真理伟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必须通过真学真懂感悟真理伟力,通过真信真用推动实践发展,通过深化内化达到思想认同,通过细化转化实现实践成效。
扎实推进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西安工业大学扎实推进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旁听制度,健全联动机制,引导干部师生从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以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以历史的视角阐释问题,以实践的视角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
学原著、读原文,努力做到学懂弄通做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在理论中心组学习中,西安工业大学专门设置传统文化创新与传承主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理论营养。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宣传宣讲,统筹学术研究资源,努力形成有理论价值、思想创见、西工特色的研究成果。在学习材料撷取中,注重学原著、读原文,带着责任学、带着问题学,从理论的根本和源头入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
注重示范效应,确保学有所悟、学出“新”得。有针对性地设置学习内容,用好案例教育、微信、微视频等载体,推动领导干部带着信仰学、带着使命学,确保学有所悟、学出“新”得,找准精神坐标、凝聚前行动力。注重示范效应,选取领导干部分享学习感悟,进一步夯实政治理论学习和交流研讨两阶段安排,扎实开展学习交流、专题发言和读书分享等活动,确保学习取得实效。每次学习均明确设置主题,围绕主题梳理学习内容,开展研讨交流,做到校领导班子成员专题研讨发言全覆盖。坚持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互动机制,对基层中心组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二、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
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以文载道、以文铸魂。通过扎实的中心组学习,西安工业大学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到各项工作全过程,贯彻落实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强化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深化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进一步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不断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思政课是巩固学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在思政课、新生开学第一课、毕业典礼讲话中,西安工业大学深度融入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和诠释,使广大师生对真理的领悟更加透彻。学校邀请2021大国工匠年度人物、2015感动中国人物、时代楷模徐立平,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陈若星,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不断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师生向身边的优秀人物学习。健全“校园文化+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强化学生美育教育,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通过迎新晚会、主题教育以及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积极打造文化节、艺术节等精品校园文化平台。承办第八届陕西省高校法治文化节启动仪式暨第七届陕西省高校法治文化节成果汇报,以及由陕西省委文明办主办的“传文明之风 展非遗魅力”文明校园创建示范活动,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在传承红色文化同时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达到以文载道、以文铸魂目的。
扎实开展大学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西安工业大学以实现校园和谐稳定为目标,认真守好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地,着力构建校园文化环境全方位浸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学校坚持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扎实开展大学文化建设。围绕形象、载体、氛围、情感、仪式、使命六个关键要素,大力挖掘并发挥好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积极扶持、培育校园文化成果,立项15项,并鼓励开展相关研究。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中获奖2项,在第六届“陕西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第六届“陕西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中获奖22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进一步提升校园硬件环境,持续完成部分教学楼、学生公寓的环境改造。扎实开展爱校卫生运动,举办无烟校园主题活动,建设美丽校园,实现校园山、水、园、林、路、馆建设达到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润物细无声”的隐性育人功能。立足办学特色,深刻挖掘学校“三风一训”、办学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文化内涵,传承一代代西工人扎根西部、献身国防“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凝练形成独有的“忠诚进取铸辉煌、精工博艺育英才”的西安工大精神,使校训的育人功能落到实处、起到作用,营造校训所指向的校风和学风,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
三、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统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的初心,坚定为国育才的立场,在改革创新中切实履行好“铸魂”这一首要使命和神圣职责。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丰富,必须学懂弄通这一全新科学理论蕴含的认识论、方法论。具体到高等教育战线而言,就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相关活动、建设相关平台等方式,让青年大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
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通过教材编写、教学设计、实践引导等方式,让大学生感受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魅力,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在社会实践项目中,设计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和内容,如非遗保护、礼仪推广等等,让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通过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方式,能够让青年大学生感悟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班会等形式,用身边人讲身边事,通过文化探源、研学考察、论坛研讨、主题分享等方式,探索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化育人新场域。
通过多种载体和方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呼吁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只有加强对人类文明的理解、研究与认识,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在文明的比较和互相促进之中,才能更为深入地理解我们自己,也才能真正地坚定文化自信。要从高校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载体和方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课程教学、校园活动和交流活动,也有助于帮助青年大学坚持开放包容,既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也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事业。
思想就是旗帜,旗帜指引方向。2024年1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准确把握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阵地、人才培养的高地和多样文化重要聚集地,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奋力开创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中展现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